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招投标发布了一则重磅公告,如下:
招投标政策旨在深化招标投标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依法保障企业经营自主权。
破除招标投标领域各种隐性壁垒和不合理门槛,维护公平竞争的招标投标营商环境。
如果你是企业的老板、管理者,建议大家要更加关注和重视招投标政策方面的动态!
01
招投标工作直接影响着一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应成为企业战略决策的重中之重。
在以往,招标采购市场更多地靠“拼关系”,但现在这招行不通了,如今更多地是要“看实力”、“比诚信”。
投标展现着一家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能不能合理投标,不仅取决于一家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及社会信誉等。
还取决于投标团队是否有足够的经验和智慧,是否了解投标的规则,是否熟悉法律法规要求。
现实中,有很多企业在投标过程中遭遇关卡:
不懂得如何制作有竞争力的投标文件,写了那么多项目书,都没有中标;
项目团队人员专业不对口,忽略投标的关键性细节;
项目立项汇报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展示,主题不够创新;
不知道怎样合理判断市场做出投标选择;
对国家招投标政策导向解读不清晰,错失中标机会。
02
企业投标难、中标率不高已经成为企业家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
投标管理学、中标盈利模式研究创始人陈伟老师认为,这样的问题其实都是可以通过系统地学习招投标知识来避免和解决的。
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招标人与投标人、投标人与投标人、投标人与评审专家之间。
如果其中有一个环节,某一方没有很好地遵循招投标规则,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有的投标人为了成功中标,不惜违法采用所谓“潜规则”,陈伟老师给我们列举出了一个案例:
背景:中标公示一般有三个候选人,并在公示期内,可以对结果提出质疑。
现在有三家候选公司分别为A、B、C,分别位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
在评选过程中,有其他公司质疑A公司,说它与其他公司有「围标」行为。
要知道,这样的行为会直接扰乱招投标的市场秩序,影响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危害非常大。
但这时A公司并没有马上为自己辩解,而是马上去质疑B公司,认为B公司项目经理同时有在建项目,不能担任本项目的项目经理。
而B公司为自己辩解,项目在去年完成了,虽然没有验收,但已经完成了,没有在建项目。
这里我们要知道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只要没有验收报告,项目经理身上仍然算有在建项目。
这时A、B公司都被淘汰了,剩下C公司,然后A、B公司就去质疑C公司,认为其近三年内合同执行中有违规行为,但未如实上报。
原来,C公司在2015年3月有过违规行为,但是招投标是在2018年12月,它认为,违规行为不在三年范围内。
但当时的招标文件写的是“近三年以来”,应按年算,而不是按月算,这样一来,“近三年有违规行为”成立,但并没有及时上报。
陈伟老师认为,C公司的这种情况就可以直接归为投标人没有向招标人如实地陈述公司情况,提供了虚假信息。于是公司A、公司B、公司C、都被淘汰了。
一个案例中涉及了多个重要的招投标知识点:
· 围标行为:指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或投标人相互之间采用不正当手段,对招投标事项进行串通,以排挤竞争对手或损害招标人利益,从中谋取中标的行为。
· 只要没有验收报告,项目经理身上仍然算有在建项目。有在建工程的项目经理不能进行投标!
· 招标人对质疑函进行回复时,必须要有确凿证据;
仔细解读招投标政策文件,在规定范围内,有违规行为的,要如实汇报。无论对招标人还是对投标人,这个案例中隐含了很多关于规则的概念。
特别提示:本产品为虚拟资源,购买后不退款不换货,谨慎购买。
评论0